Quantcast
Channel: 阿明藏博客宁玛伏藏大圆满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729

藏传佛教各派“佛性论”概览/林崇安

$
0
0


藏地所传与佛性相关的基本经典有下列几本:

 

1.《大方等大集经》〈璎珞品〉与〈陀罗尼自在王菩萨品〉

2.《大方等如来藏经》

3.《大般涅经》

4.《大法鼓经》

5.《央掘魔罗经》

6.《胜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

7.《如来庄严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经》

8.《不增不减经》

9.《佛说入无分别法门经》

 

以上九本如来藏(佛性)的经典,都是由梵文译成藏文,另外有《楞严经》是由汉文译成藏文。

 

藏地所传与佛性相关的论典是《大乘无上续论》及《大乘无上续论释》,此二本(合在一起)就是汉地的《究竟一乘宝性论》。

 

西藏佛教对佛性的看法可分为三种:(1)觉囊派的佛性说,(2)格鲁派的佛性说,(3)宁玛派、噶举派等的佛性论。以下分别叙述之。

 

()觉囊派的佛性论

 

觉囊派认为「佛性」、「如来藏」、「自性身」是同一意义,这三者皆是真实存在,都是自性有。在《土观宗派源流》中记载着觉囊派的看法:

 

一切诸法实相胜义谛是常恒坚固不变的。阿赖耶有识、智二分,此属智分,复是胜义法性的三宝,是周遍一切情器世间,是界觉无差别的天众,此与如来藏、本住种性,四续部中所说百部诸尊等,皆同一意义。承认它是因位、果位无别的相续中居住之相,承认它在法身三分位中存在之相,承认它虽然常住因位,然说决不能在识上显现。

 

又谓世俗之诸分,乃是自空、断空、灭空、少分空、从本即无,是求解脱者一切相中皆所应舍也。

 

他空胜义谛,常恒不变,周遍一切情器世界,与如来藏同一意义,在因位时即已本有,由修习《六加行》瑜伽次第现证果位法身。(刘立千译)

 

此处指出,佛性(如来藏)是阿赖耶识的智分,在众生心上常存,又称作「他空胜义谛」,是所要修证的法身。至于世俗之自空,则是所应舍。在阿旺洛追扎巴的《觉囊派教法史》中指出:

 

佛陀二转*轮主要讲自空,末次转*轮讲胜义他空,两者之间的区别表现在:(前者主张)世俗、胜义二谛所摄的一切法都是从主观成立的,这种是「自空」。(后者主张)一切世俗谛是从主观成立的,故而为空;但是胜义谛法性任何时候非从主观上空,……,这种空称为「他空」。世俗谛无实有,而胜义谛于究竟本性为实有。(许得在译)

 

因此,在胜义他空的观点下,世俗谛自性空,而胜义谛不是自性空,这是觉囊派的根本主张。在多罗那他的《中观他空思想要论》中说:

 

中观学派分普通中观派和大中观派。普通中观派在藏区主讲自空,在印藏两地主张无自性,一般指阿黎佛护、清辨、解脱军、寂护及其随行者的观点。

 

大中观派,在藏地指坚持他空中观者,即以弥勒菩萨的著作和无着、世亲论师的释着为代表。龙树论师明确提出了法界空,这和无著论师等人所说的他空是相同的。(许得在译)

 

普通中观宗是依据第二*轮的经典,大中观宗则依据第三*轮的经典,并以如来藏为思想的核心,《中观他空思想要论》说:

 

详细论述秘密佛语,宣讲经义的作者是圣者弥勒菩萨,他在《现观庄严论》中概略叙述法语;在《经庄严论》、《中边分别论》、《辨法法性论》中作了详细的解释;读诵经藏,不共宗派,在《宝性论》中有详细的抉择。解释这些论着思想的人是无着和世亲两位论师。无著论师着的《宝性论释》对不共教派作了详细的论述。关于他空中观在无着、世亲两位论师的著作中作了透彻的分析,尤其是世亲论师的《两万般若波罗蜜多颂释》、《辨法法性论释》对他空中观思想作了详尽的解释。陈那和安慧的弟子对他空思想作了更进一步的发展。(许得在译)

 

此处指出(1)弥勒五论中《宝性论》阐释不共的「他空中观」如来藏的思想(2)其他四论阐释如来藏与唯识共通的思想,(3)「他空中观」的如来藏的思想由无着、世亲、陈那、安慧等人广为弘扬。因此,在觉囊派的看法,唯识示固然是无着、世亲等人弘扬,但他们真正的见解是属于大中观宗──以「他空中观」的佛性说为了义,此思想超越普通中观宗(内含应成派及自续派)及唯识宗。

 

由于觉囊派认为佛性(如来藏)在众生心上常存,周遍一切情器世界,又认为世俗自空是所应舍。这种观点会使人落入边见,所以为西藏其他派所不认同。

 

()宁玛派、噶举派等的佛性论

 

噶举派对佛性(如来藏)的看法,《解脱庄严宝大乘菩提道次第论》说:

 

如果真正的精勤努力,那有不成佛的道理呢?因为我们一切众生都是具有那成佛之因─如来藏─的原故。…..若问:为什么众生会具有这个「佛的因素」(如来藏)呢?这有三个原故:一、法身空性遍满一切众生故。二、法身真如无差别故。三、一切众生皆悉具足佛种性故。(张澄基译)

 

此处指出成佛之因是如来藏(佛性)。有五种种性的众生:(1)断灭种性(阐提性)(2)不定种性,(3)声闻种性,(4)缘觉种性,(5)大乘种性。此中的断灭种性是否成佛?《解脱庄严宝论》说:

 

这些所谓断灭如来种性之人,并非是说他们已经完全断灭了成佛的可能。这只是说他们在轮回中流转的时间极为长远而已。这些人如果努力还可以成佛的。

 

上述各点之主旨是以三种理由来说明众生虽然有各种不同之种性表征,但他们都是具有佛种性(或如来藏)的。颂曰:「见银矿时知银在,见芥子时知油在,见乳时知乳油在(见人知有佛性在)。」(张澄基译)

 

由于人人都有成佛的可能性,只要积极去体认自身所拥有的佛种性(或如来藏),最后必可解脱烦恼而成佛。如来藏就是当下不造作的「平常心」,冈波巴大师说:

 

平常心者:就是这个不为任何法相所掺杂,不被世间意识所搅乱,不为沉掉和妄念所鼓动,当下安置于本来之处(的自心)。如果能认识它,那就是自明之智慧;如果不认识它,那就是俱生的无明。认识它就叫做明体、体性、俱生智、平常心、本元、离戏、光明等。(张澄基译)

 

此处所描述的平常心就是人人当下本具的明觉。宁玛派也有相似的看法,《仰兑》说:

 

于自心虽随显现,轮回、涅槃,种种不同之相不混杂,于显现时于刹那明觉之体性上,悉皆圆满,故名为大圆满。

 

于刹那明觉体性上,如无明之名,亦且无故,名为俱生智、法性圆成、真如胜义、如来藏、自性界清净、离边、双融、越心、唯一明点、法性、智慧、空性、寂静、秘密、明照自在、本觉智、本来清净,有如是多名也。

 

如此,心离戏论为法身。明而无着,名为报身。显现种种,根由不灭,名为化身。由是体性、自性、悲心,三无差别,故自心以一刹那,能认识自己之本面。(密乘出版社,1985)

 

此处指出刹那明觉之自心,称为俱生智、如来藏等等,此心本身「体性空」、「自性明」并「大悲周遍」,此三者不可分离,成佛时转成法身、报身及化身。萨迦派的看法也相似,《土观宗派源流》说:

 

(萨迦派密宗见解)不共同(于显教)者,则直指本元俱生智此智非泛指总相的自心及迷现之心,而是要认识在根位时的明空双运、远离迷乱之心。此于显密经论中,名曰清净心、如来藏、自性光明心、心金刚等,安立多种名言,亦名为因位阿赖耶(刘立千译)

 

此种众生本具的清净心就是如来藏、佛性,此是处在明空双运下的醒觉之心,故与前述宁玛派、噶举派所说的佛性,有相同的内涵。

 

()格鲁派的佛性论

 

格鲁派对佛性(如来藏)的看法,克主杰(1385-1438)于《密宗道次第论》说:

 

如《大乘宝性论》说:「如来藏与如来界同。」其释说界义为因义,故如来藏即是如来之因也。然亦非于凡成佛因,皆名如来藏。

 

若尔云何?谓于心以真实存在空之空性上,称作「心之法性自性清净」。

复次,未离客垢时,于心之法性自性清净上,称作「如来藏」或「本性住种性」

 

客垢无余脱离时,于此心之法性自性清净上,称作自性身,或究竟灭谛,或究竟离系果,或具二清净之法身。(法尊法师译)

 

此处指出:

(1)如来藏就是如来之因,也就是说,佛性是成佛之因

(2)心的自性空,称作「心的自性清净」。

(3)心未离垢时,心的自性空称作「如来藏」或「佛性」

(4)心完全离垢时,心的自性空称作「自性身」

 

因此,格鲁派认为众生心中若无佛性,则众生心中无成佛之因,因而众生不能成佛。若佛性与自性身意义相同,则一切众生应已成佛,不须再成佛。自性身并不等于如来藏(佛性)(3)(4)可以看出,此处的如来藏或佛性以及自性身,都是无为法。由于佛性(如来藏)是无为法,因此,将如来藏视为如来之「因」,或将佛性视为成佛之「因」时,此处的「因」是一「假名之因」,而不是合乎定义的「因」,因为合乎定义的「因」,必然是有为法。格鲁派又认为自性身与佛性且都不是真实存在,也就是说,自性身与佛性都是自性空,因为诸法皆空。

 

《究竟一乘宝性论》第157158颂有关如来藏空与不空的看法是:

 

不空如来藏,谓无上佛法,不相舍离相;不增减一法。

如来无为身,自性本清净,客尘虚妄染,本来自性空(T31,840a)

 

此二颂在《佛性论》卷四中译为:

 

无一法可损,无一法可增,应见实如实,见实得解脱。

由客尘故空,与法界相离,无上法不空,与法界相随。(T31,812b)

 

宗喀巴大士的另一大弟子贾曹杰(1364-1432)对此二颂解释是:

 

(1)(如来藏)自性清净,于此毫无「旧有而新损减」的「以自性有的人我执、法我执所执境以及烦恼」,因为二种我执所执境以及烦恼,从来未曾以自性有之故。

(2)于此界(如来藏)毫无「旧无而新增」的二种无我,因为人无我及法无我是此(如来藏)之自性故。

(3)真实见到人与蕴如实自性空,通达无自性之智慧,是契解真理之见。

(4)现量见真实义后,一再熏习,将证得真实圆满之佛位。

(5)于此界(如来藏)毫无「烦恼自性存在是旧有而后无」,因为熏习对治后,(烦恼)必能脱离,而具有相离义相的客尘从本就是自性空之故。

(6)烦恼自性空,毫无「旧无而新增」,因为具有相随义相,且能生十力等无上佛法功德之所缘是「烦恼自性空」,此为不空──是从本就有之故。(《贾曹杰全集》藏文第三函)

 

因此,贾曹杰认为「我执的对象及烦恼」,从本是自性空,所以「无一法可损」;另一方面,「无我」是如来藏的自性,并不是新增的东西,所以说「无一法可增」与如来藏具有相离性质的客尘,从本以来是自性空,经由修习对治后,可将烦恼脱离,因此说「由客尘故空,与法界相离」;与如来藏具有相随性质且能生无上佛法功德智慧的所缘是自性空的「胜义谛」,此胜义谛从本就有,假名为「不空」,所以说「无上法不空,与法界相随」。

 

此中指出,「客尘烦恼」从本就是自性空;而「烦恼自性空」等胜义谛,是从本就有。也就是说,「空」是指烦恼自性空;「不空」是指二种无我(胜义谛)是从本就有的,不是完全没有,也不是昔无今有。

 

所以,在贾曹杰的解释中,始终贯穿着中观宗应成派的见解:一切轮涅之法都是自性空,同时一切轮涅之法都是世俗有。以这种观点来解释佛性,便是格鲁派的不共方式。

 

站在密宗的立场时,格鲁派也主张要以「本元俱生光明心」来证悟空性,此本元俱生光明心是「最细的心」,不是六识这类「粗的心」。「最细的心」伴随有「最细的气」。「本元俱生光明心」或是「最细心气」就是其他各派所指的「佛性」或「如来藏」。

 

《密集金刚续》主张要止息粗的六识后,最细心气才能呈现,而《时轮金刚续》及宁玛派的大圆满法则认为不须止息六识就可呈现本元俱生光明心(见丹京嘉措仁波切《慈悲与智见》第二十篇)。此处的「本元俱生光明心」是心法,是有为法,但是由于延续不断,而假名为无为法。

 

——摘引自林崇安的《佛教思想的传承与发展》,题目为摘引所加。

 

相关博文:

全然的佛性存于每位众生内心/创古仁波切

佛性与中阴境界/三世蒋贡仁波切

阿赖耶识与如来藏的四点差别/慈诚罗珠堪布

如来藏/耶谢桑波仁波切

刍论藏传密法中的光明

人没有恒久不变自我”/彼得·邬斯宾斯基

既然无我,那是在禅修?/竹清嘉措仁波切

藏传佛教中观五大流派宗义略析/明贤法师

我执觉知的辨析/慧广法师

自空中观和他空中观/益西彭措堪布

意识和阿赖耶识皆不是

什么才是你的真面目?/耶喜喇嘛

阿赖耶识与如来藏的四点差别/慈诚罗珠堪布

阿赖耶识烦恼识的运行机理/创古仁波切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729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