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闻”、“思”的禅修是盲目的;而没有禅修的“闻”、“思”,则好比有眼能见,却无腿可行一般。
——竹清嘉措仁波切
智慧开展的三个阶段
首先要了解的是,“禅修”使我们智慧开展过程中的第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听闻”,或者说“学习”,我们以一种心胸开放、乐于接纳新事物,而不加以曲解的心态来学习。
第二阶段时是仔细“思维”学习到的知识,清楚明了他的真正意义。
第三阶段是将新获得的知识或理解内化,让它成为我们生命、人格的一部分,也可以说是将它付诸实践,实际联系,实际“禅修”。
练习禅修,意思并不是希望有一天可以熟练到作一场完美的表演,而是真正的去实践它、去“变成它”,不是光想想而已。
探究佛法的三个领域
整个佛法都构架在“听闻”、“思维”和“禅修”这三个层面的训练上。佛学家们着重于“听闻”、研究佛陀所说的教理,逻辑论师们则钻研于理解及推论的有效方法,作为思维和辨清真实与虚幻的工具,这相当于“思维”的阶段。至于瑜伽士和禅修行者们,则已透过听闻和思维,对于实相得到确定,他们所琢磨深入的是要能断除自身的迷惑。籍由逻辑推理于实相得到确定,这是一回事,而确定以这样的方式来看待世界的一切,那又是另外一回事。
凭藉着“听闻、思维、禅修”,并且让这三种修持方式相互增益彼此,如此,迷惑的浓雾和无明的乌云定会烟消云散,智慧将如朝日穿透晨雾版无碍的闪耀。
去除疑惑的三种方法
在“听闻”的阶段,我们应该从诸多经文和释论中学习佛陀的教言,依止能开解疑惑之具格上师们的教导开示。
到了“思维”的阶段时,我们会发现更多不清楚的部分,此时要再度需要上师的导引。经过深入的思维,有时反而会产生出更多的疑惑,因此应当不断重复的思维,直到对教法的义理生起确信为止。有了这样的确信、这样的信心,行者才能开始禅修。透过禅修,疑惑和迟疑保留应该就会消失,然而如果行者发觉疑惑和迟疑仍然持续增加,那么就应该再次回到“听闻”和“思维”的阶段才是。
当疑惑消失时,我们就能直接体悟到教法的真实义,此时,我们的禅修终于稳固了,不再有迟疑保留或者不确定了。
虽然,在这三个阶段中,每个人在每个阶段所需要的时间长短不同,但这过程中的每个阶段,对想要解脱的任何人都是不可或缺的。没有“闻”、“思”的禅修是盲目的;而没有禅修的“闻”、“思”,则好比有眼能见,却无腿可行一般。
——本文原载于竹清嘉措仁波切所著《空性禅修5次第》,由阿明录入发布于“阿明藏博客”,题目为转载所加。
相关博文: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